欢迎来到 法律大数据研究服务中心 !

律贵诛心:清代盗律及实践中的“主观恶性”    

The Law Lays Importance on Criminal’s Motive:The “Subjective Evil” in Law of Theft and Its Practice in Qing Dynasty

收藏

中文题名:律贵诛心:清代盗律及实践中的“主观恶性”

作者:谢晶

第一作者:谢晶

机构:[1]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北京102249

年份:2021

卷号:53

期号:4

起止页码:118-128

中文期刊名:学术月刊

中文关键词:大清律例;盗律;主观恶性;犯罪动机;犯罪主观方面;

摘要:古今中外刑事法制均会同时关注犯罪的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来自西方的现代刑法学强调判断犯罪应遵循'先客观后主观'的顺序,清代的盗律及实践亦大致如此,罪责及刑罚的有无及大小,首先由行为造成的客观侵害(或可能侵害)的有无及大小决定,再根据行为人主观恶性的有无及大小最终确定。只是相较而言,清律更加重视主观恶性因素,良善动机之下行盗可成为免除刑罚的条件,缺乏期待可能性亦即被迫行盗是阻却或减轻罪责的理由,而体现出较大主观恶性的盗行为则是重点打击、加重处罚的对象。'律贵诛心',盗律条文及实践对主观恶性的关注,是为了从根本上止盗、禁盗,做到'虽赏之不窃'。

分类号:D929[中国法制史]

收录:BDHX:【BDHX2020】;CSSCI:【CSSCI2021_2022】;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RCCSE;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核心刊;

版权所有 ©2024 |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3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新出网证(渝)字10号

联系电话:023-6725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