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秘密侦查之法治化
作者:熊秋红
第一作者:熊秋红
机构:[1]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
年份:2007
卷号:19
期号:2
起止页码:141-160
中文期刊名:中外法学
中文关键词:秘密侦查手段;法治化;个人隐私权;隐私权保护;刑事诉讼法;公民隐私权;《人民警察法》;搜查行为;
摘要: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已经成为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带来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的同时,也对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提出了极大的挑战,这种挑战在涉及公民个人隐私权的领域显得尤为引人注目。对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干扰和侵犯可能来自于国家或者个人,对隐私权的保护也因此可分为公法保护和私法保护两个方面。中国目前主要依靠民法来保护隐私权,公法领域的隐私权保护明显不足。宪法和刑事诉讼法均未对隐私权的保护做出明确而严格的规范。在刑事诉讼中,与公民个人财产权和隐私权直接相关的搜查和扣押不需中立的第三者审查,而是由侦查机关自行决定,搜查的启动没有实质要件的要求,违法搜查行为在程序上没有规定相应的后果,导致司法实践中搜查权与扣押权极易被滥用。而对于秘密侦查,这种使用概率越来越高、对公民隐私权威胁越来越大的侦查行为,刑事诉讼法甚至没有片言只语予以规范,只有《人民警察法》作了简单的“授权性规定”。与搜查和扣押相比,秘密侦查权的行使更大程度上委诸于侦查机关的自由裁量。这种状况与国际社会如火如荼的保护公民隐私权的呼声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与立法上的薄弱相互呼应的是,学界对于秘密侦查问题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显得明显不足。一方面,我们对于国外的相关立法、实践及其最新发展状况缺乏深入、系统、准确地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对于本国秘密侦查的实践状况知之甚少,既未见专门的实证性研究成果问世,也难见媒体对于“非法”的秘密侦查予以曝光。在一定意义上,秘密侦查成了中国刑事司法中的一块看不见、摸不着的“黑幕”。在司法实践中,秘密侦查遵守了“严格的批准手续”吗?公安机关在哪些案件中使用秘密侦查手段?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有多少刑事案件采用了秘密侦查方式?是否存在着秘密侦查权被普遍滥用的现象?对于上述问题,我们显然难以做出回答。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在中国宪法已将“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明文载入的前提之下,刑事诉讼立法不应对秘密侦查问题继续采取回避的态度。在1996年的刑事诉讼法修改中,秘密侦查问题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在此次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过程中,应当在借鉴他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努力推进秘密侦查的法治化,加强公民权利的保障。
分类号:D925.2[刑事诉讼法]
收录:BDHX:【BDHX2004】;CSSCI:【CSSCI2006_2007】;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核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