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大数据研究服务中心 !

从心理偏见审视刑事冤案成因——以柏拉图“洞穴之喻”为视角     被引量:6

Wrongful Conviction Created By Psychological Bias Which Connected WithPlato’sTunnel Vision Metaphor

收藏

中文题名:从心理偏见审视刑事冤案成因——以柏拉图“洞穴之喻”为视角

作者:刘国庆

第一作者:刘国庆

机构:[1]广东潮州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2]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2015

卷号:2

期号:1

起止页码:78-88

中文期刊名: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

中文关键词:洞穴之喻;心理偏见;程序透明;客观性义务;

摘要:“洞穴之喻”心理偏见乃人类认知上的内在缺陷所致。在刑事诉讼中,它于无形中影响着侦办人员对案件的认知及诉讼行为。此外,各种外界的因素时常交织在一起加剧了此种倾向,由此导致侦办人员通常过早地聚焦于某个特定的被追诉人,疏于探究其它的可能性,在此基础上,侦办人员经常只收集不利于该被追诉人却能支持验证自己预断的证据信息,并对其证明价值予以放大;相反,对于有利于被追诉人,与己预断相悖的证据信息则疏于收集,或基于各种事由予以排除。“洞穴之喻”心理乃导致世界各国冤假错案的重要因素。防范“洞穴之喻”心理既需要对侦办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也需要从制度上予以建构完善,双管齐下方能有效防范冤案发生。

分类号:D926[司法制度]

收录:化学文摘(网络版);普通刊

版权所有 ©2024 |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3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新出网证(渝)字10号

联系电话:023-6725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