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刑量攀比”问题思考
作者:庄绪龙 何向东
第一作者:庄绪龙
机构:[1]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0042;[2]江苏居和信律师事务所,无锡214002
年份:2016
卷号:31
期号:5
起止页码:91-103
中文期刊名: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中文关键词:刑量攀比;发生模式;根源分析;法理思考;裁判启示;
摘要:刑事司法实践中被告人对于"公平正义"的感知,极少数是主动、正面的认为判决结果与自己的罪行是"罚当其罪",绝大部分被告人对于司法是否公正感知的是抽象、模糊的。在抽象、模糊的公正感知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被告人往往会在行为类型、行为性质以及危害后果与裁判结论的比较视域进行攀比,由此所衍生的"刑量攀比"与公正感知的逻辑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客观存在。"刑量攀比"主要发生于"同类同质"型罪刑裁量、"异类同质"型罪刑裁量以及共同犯罪中不同行为人刑量的比较等三种模式。从不完全归纳的角度,"刑量攀比"的根源可以从量刑情节本身价值理性存疑、刑事司法政策架空法律适用、司法裁判结论"因人而异"等角度进行解读。虽然"刑量攀比"现象背后存在刑罚个别化的法理支撑,但是并不能就此否认更具价值指导性的公正指向。在严格遵守法律适用的基础上,法官可能还需要更加注重裁判的艺术性和可接受性,认真对待类案处理的有益经验、尊重社会公众的基本价值认同、注重人本性、"因人制宜"地运用证据裁判规则是司法裁判得以公众认同的重要启示。
分类号:D920.4[学习、研究]
收录: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普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