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题名:弱势群体保护的反社会契约解释——兼与赵迅先生商榷
作者:冯辉
第一作者:冯辉
机构:[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年份:2011
卷号:29
期号:1
起止页码:88-94
中文期刊名: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中文关键词:弱势群体保护;社会契约;反社会契约解释;否定性理念判准;
摘要:社会契约作为一种肯定性理论基础的功能,要远远小于其作为一种否定性理念判准的价值和适用程度。社会契约理论的价值不在于演绎和证成,而在于批判和反省,其实践意义应通过"反社会契约"的解释来获得。社会契约理论强调初始缔结中的主体自由和平等、缔约内容的抽象和固定、在后续调整中对国家权力过分倾斜、对人民权利采取外生性和整体性视角等观点,在弱势群体问题的映照下呈现出难以自洽的逻辑缺口,因此需要从"反社会契约"的视角予以完善。易言之,社会契约应为检验国家合法性的至高理念,而弱势群体保护则是判定社会契约是否达到目的、从而国家是否合法的终极性标准。
分类号:D632.1[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
收录:BDHX:【BDHX2008】;CSSCI:【CSSCI2010_201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收录号:440490);中国人文社科核心期刊;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核心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