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大数据研究服务中心 !

于敏 LSSI:164.182 收藏

( 任职于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优化您的检索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保险的定位与实务探讨被引量:23收藏 分享
作者:于敏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
来源:《法律适用》  2005年12期
关键词:机动车 损害赔偿责任保险  《道路交通安全法》 法律适用 中国  赔偿范围
摘要:自《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正式开始实行以来,迄今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人民法院受理的有关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在审理有关案件过程中,人民法院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德治与法治的思考被引量:15收藏 分享
作者:马小红 于敏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来源:《法学》  2002年9期
关键词:传统法律文化 “法治”  “德治”  礼法关系 借鉴  联系  批判  举例  成败  作者  
摘要:本文从近代传统法律文化变革的成败得失入手,对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及对现实的影响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甄别了传统“法治”、“德治”与今天所讲的法治、德治的区别与联系,提出对借鉴传统礼法关系的主张,同时对传统法律的不良影响举例...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中国传统法在法的现代化进程中的几个问题的研究被引量:11收藏 分享
作者:于敏 马小红
机构:广东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100720
来源:《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3年4期
关键词:中国  现代化进程  法家法治 法文化 礼治 现代化标准  
摘要:本文重在探讨中国传统法在现代社会中是否存在着向现代化转折的可能,传统法中的一些因子是否可以成为现代法文化发达的动力并丰富现代法文化的内容。笔者认为要论述传统法的现代化问题,首先应该对法的现代化标准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要区别...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劳动合同纠纷中违约受害人补救之研究被引量:7收藏 分享
作者:于敏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来源:《法学研究》  1997年5期
关键词:劳动合同纠纷 劳动争议仲裁  受害人 仲裁申请 劳动者  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  仲裁委员会  申请仲裁  行政仲裁 劳动法  
摘要: 劳动合同纠纷中违约受害人补救之研究于敏一、案情和判决〔1〕1994年3月31日,原告徐某与被告常州市中南纺织集团公司(以下称“中纺公司”)签订了“聘请汽车驾驶员合同”,并于同年5月12日经常州市公证处公证。合同约定:...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对交通行为的规范作用被引量:3收藏 分享
作者:于敏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来源:《法学杂志》  2006年2期
关键词: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 社会基础 法理根据
摘要: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对近代以来民事上的过失责任原则做出修正的特殊侵权行为责任。它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法理根据。其重要作用在于促进机动车驾驶人注意义务的履行和提高。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特殊侵权行为责任,在及时救济...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近代日本民事立法的启示——关于中国民法典编纂方针的几点思考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于敏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来源:《私法》  2004年1期
关键词:日本民法典  立法条件  启示  
摘要: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受国内外形势所迫,中日两国都进行过编纂民法典的活动,但结果却大不相同。日本明治维新在经济、政治以及国家权力构造上进行的一系列变革,促使了日本民法典的制定;而采取法律移植的基本态度,吸收世界最先进的...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日本消费者合同法综述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于敏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来源:《私法》  2004年2期
关键词:消费者合同法  消费者合同 消费者
摘要:日本国会于2000年4月28日通过了《日本消费者合同法》,自2001年4月1日起施行。它的制定过程及讨论中涉及的一些问题,对于我国的消费者保护事业和消费者保护方面的立法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就《日本消费者合同法》的立法...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于敏
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来源:《私法》  2006年1期
关键词:交通事故 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 侵权行为法
摘要:本文阐述了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意义,考察了国际上共通的做法,指出我国可以并且必须与国际接轨,阐释了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坚实的物理性基础和必然的社会原因以及科学的法理依据,探讨了我国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中颇具争论的过失判断基准...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已选条目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 ©2025 |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3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新出网证(渝)字10号

联系电话:023-67258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