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法律大数据研究服务中心 !

叶扬 LSSI:99.634 收藏

( 任职于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优化您的检索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新刑诉法实施后的证人出庭作证问题研究被引量:9收藏 分享
作者:叶扬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来源:《社会科学家》  2014年9期
关键词:证人 出庭作证 司法公正
摘要:证人出庭作证,标志着一国的法律文明程度。在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前,我国证人出庭率普遍低下。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问题,2012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修改之时,对证人出庭制度进行了较大的变动,从证人的资格与义务、证人应当出庭作证的范围、强...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我国刑事诉讼庭前审查制度的变迁、缺陷与完善对策——与域外庭前审查程序比较之视角被引量:2收藏 分享
作者:叶扬 胡莲芳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检察院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刑事诉讼 庭前审查制度  预断 庭前会议制度  分流  
摘要:刑事诉讼庭前审查程序作为公诉程序与审判程序之间的一个中间环节,在现代各主要法治国家普遍存在,比如英国称之为预审程序,德国称之为中间程序。我国2012《刑事诉讼法》确立了庭前会议制度,具备了庭前审查制度的雏形,但立法上的粗...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论犯罪工具的没收——兼评没收“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规定的不足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谢丽珍 叶扬
机构:温州大学法政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来源:《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4期
关键词:犯罪工具 犯罪性 没收
摘要: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增设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其中,对犯罪工具的没收限定于“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此规定体现了罪责自负和对第三人权益保护的原则,但与国际公约与其他国家没收立法的通行规定不符。...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刑事诉讼中的直接言词原则与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叶扬 关婧然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来源:《中国律师》  2014年7期
关键词:直接言词原则 证人出庭作证制度 刑事诉讼 询问笔录 书面证言 书面形式 审判  
摘要:一、直接言词原则的内容 “如果对实施的证明需要以个人的感知为根据,应当在审判中对他询问。不得通过宣读以前的询问笔录或者书面证言的方式代替询问。”这是直接言词原则的典型表述,可以看出,其排除书面形式代替言词方式进行调查。...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从“如实回答”到自白任意性规则被引量:1收藏 分享
作者:郭洁 叶扬
机构:江西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来源:《法制与社会:旬刊》  2014年29期
关键词:如实回答 自白任意  刑讯逼供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刑诉法所规定的如实回答与新增加的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之间并存是否恰当,以及作为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的表现形式之一的自白任意性规则,提出我国应当建立自白任意性规则,并从立法和实践两方面给予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口供规定中不得强迫自证其罪规则之研究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叶扬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来源:《社会科学家》  2013年1期
关键词:口供 非法证据 刑讯逼供 司法公正
摘要:口供,作为认定犯罪事实的重要证据之一存在于刑事诉讼过程中。非法获取的口供作为合法证据存在于古代的法律之中,至今影响着我国的司法审判,也导致了一系列冤假错案的发生,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非法获取口供的问题亟待解决。在...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辩护权和监督权的调整对刑事审判程序的影响——以《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叶扬 褚宁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济南大学法学院
来源:《江西社会科学》  2013年5期
关键词:刑事程序 辩护人 检察机关  
摘要:2012年《刑事诉讼法》为了突显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理念,对1996年《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加了辩方权利,完善了检察机关在审判阶段的参与职能。本文以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文为切入点,分析辩护...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专家辅助人制度在我国刑事审判程序中的运行路径被引量:0收藏 分享
作者:叶扬
机构:中国政法大学
来源:《江西警察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鉴定意见  鉴定人 专家辅助人 技术顾问  专家证人
摘要:专家辅助人制度是刑诉法新增加的一项制度,旨在保障对鉴定意见的有效质证、实现控辩双方平等对抗。虽然立法将专家辅助人纳入进审判环节,但规定较为原则、模糊,缺乏可操作性,理论界和实践界对其中一些问题争议颇大,适用的案件也是寥寥...
下载全文在线阅读
已选条目 聚类工具

版权所有 ©2024 |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403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 新出网证(渝)字10号

联系电话:023-67258767